中心概况
发展与规划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心概况 >> 正文
2008年工程训练中心党政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8-12-25 17:07:00   作者:xlzx   来源:中心办公室    点击:[]

2008年是山东大学的"人才年",也是全面实施《山东大学2006―2010年党的建设工作规划纲要》和《山东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中心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围绕《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2008年工作要点》、《山东大学2008年学术与行政工作要点》和《山东大学2008“人才年”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08年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党政工作计划》,以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在党的建设、和谐中心建设、新中心建设、教学体系完善、教学任务完成、社会服务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本年度的行政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中心行政工作总结

(一)领导班子建设

1.行政班子调整:学校对中心行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领导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年龄结构:共4人,最大55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为44.75岁;职称结构:教授、博导1人,副研究员1人,高工1人,工程师1人;学历结构:研究生2人,本科生1人;学位结构:博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1人。

2.科级干部换届:按照学校组织部要求,顺利完成了科级干部换届工作。向人事处撰写了《关于工程训练中心增设副科级岗位的申请报告》并被批准,增设了副科岗位2个;向组织部撰写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新提拔科级干部任职安排意见》并被批准;共设立正科级岗位5个,副科级岗位3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培养:调入或引进教授、博导1人,博士3人,双硕士1人;在职攻读博士1人、硕士4人、本科9人;2名教师晋升高级工程师,2名教师晋升工程师;派3名青年教师到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培训机器鱼;3人参加学校处级干部培训班,8人参加中心科级干部培训班,全体职工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

2.定岗定级工作:根据学校管理岗位及教师外其他专技、工勤岗位设置及聘用工作部署,中心成立了岗位聘用申报工作组,召开了工作组会议,进行了工作分工;制定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各种岗位首聘工作安排日程表》;召开了中心全体职工大会,传达学校关于各种岗位首聘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部署各种岗位首聘工作。经过深入细致的评聘工作,平稳完成了全中心管理岗位及教师外其他专技、工勤岗位设置及聘用工作,未出现大的矛盾和意见。

(三)制定发展规划

1.明确发展思路:实现一个目标(创建国家级优秀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加强两个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三个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化教学管理体系,绩效化质量保证体系),发挥四个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

2确立发展目标:创建“理念先进、定位合理,队伍优化、设备精良,体系完善、运行高效,强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国内一流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

3制定发展规划:成立了中心建设工作组,根据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制定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规划(2008~2011)》和《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领导班子008~2011任期目标》,进一步修订、完善和优化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十一五”工作规划》及《山东大学南新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规划》,为中心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和任务。

4.制定工作计划:制定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2008年党务工作计划》和《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2008年行政工作计划》。

(四)加强教学管理

1.调整组织机构:根据中心发展需求,对科室、训练部和班组等教学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了优化和充实。

2.实行岗位聘任:按照学校有关通知要求,组织完成了中心专技岗、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位等各种岗位的首聘工作。

3.成立教学组织:成立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制定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方面的评选活动等。

4.成立学术组织:成立了首届中心学术委员会,首次制定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方面的评选活动等。

(五)新中心建设

1跟踪工程进度:学校投资5000余万元,在南新区建设22000平方米的新工程训练中心。2007年5月动工,2008年12月竣工。自新中心大楼2007年开始建设以来,为了尽量减少二次装修工程量,从使用角度密切跟踪工程进度。针对建筑、结构、电器、水暖、通风、施工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南新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和设计院,制定相应对策,做出调整方案。每周去南外环工地开工程例会,对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诸如动力配电、地面和设备基础、室内结构、弱电和监控、消防管道等则由会议商定,会后现场解决。

2.做好搬迁筹备:为了圆满完成新中心2009年的搬迁工作,成立了中心搬迁工作组,制定了“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南新区搬迁计划和实施方案”,为明年组织实施搬迁做好准备,并使搬迁和教学统筹兼顾、交叉进行。

(六)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经费筹集:2008年度学校拨付中心运行与建设经费、校开放性实验费、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专项建设费共计68万元;中心自筹教改、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经费7万元;教育部对示范中心拨款37万元。以上合计111万元。另申报教育部专项修购基金约550万元。

2.教学平台建设:(1)拓宽基础训练平台:新购数控车床6台、数控铣床4台、压力机1台、注塑机1台等教学设备,同时改善了先进制造训练室、焊接训练室、钳工训练室、冲压训练区的教学条件,使基础训练得到拓展和提升。(2)丰富学科训练平台:购置了PLC实验台2个,数控车、数控铣综合实验台2个,针对控制学院开设了新的学科训练项目。(3)优化综合训练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通过优化组合,新增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模块。(4)提升创新训练平台:按照“纵向提升,横向拓展,整体优化”的思路,购置了逻辑分析仪、高频电子实验箱、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系统、ARM实验箱等教学设备;与北京大学合作创建水中机器鱼创新训练室,32位单片机创新训练室;增加高效节能机电产品训练模块等,使中心的创新训练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3.教学软件建设。各教学部修订和整理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内容;对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进行了修订和检查;严格要求实习教师认真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充分发挥中心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七)实践教学工作

1.完成教学任务:2008年中心完成教学工作量总计7055人、54313人天。其中校内实习教学工作量5765人、46243人天;校外实习培训工作量1290人、8070人天。校内实习教学包括金工实习966人次、16116人天,电子实习2119人、10595人天,认知实习360人、180人天,生产实习245人、1863人天,课程实验330人、330人天,威海分校724人、10288人天,开设选修课8门、选修人数642人、1474人天,参加暑期学校379人、5397人天;校外实习培训包括各种实习1167人、6471人天,技能培训123人、1599人天。

2科技创新立项:中心组织学生获得了2007--2008年度学校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2项;2008--2009年度大学生国家级创新性试验计划1项;2008年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支持7项;中心出资2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立项10项;完成2007年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结题5项。

3.开展创新活动:中心指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了“RoboCup2008机器人世界杯赛”、“毕?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公开赛”、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等多种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承办了山东大学第四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37项,其中获国际奖2项(冠军1项、季军1项),国家奖13项(冠军1项、特等奖1项,季军3项,国家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奖22项(省一等奖18项,省二等奖4项);共评出校级奖77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2项。

例如“RoboCup2008机器人世界杯赛”荣获冠军1项、季军1项;“毕?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荣获全国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夺得“毕?杯”;“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公开赛”荣获冠军1项、季军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等,取得了中心及学校历年最好成绩。

(八)开展研究情况

1.教研课题立项:国家级课题6项(教育部“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1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财政部/教育部教研课题1项,教育部“十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省级课题2项(山东省教育厅教研课题1项,省级精品课建设立项1项);校级课题5项(山东大学实验室建设软件项目立项4项,山东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立项1项);中心出资立项教研课题14项。

2科研课题立项:省科研课题2项(申报1项、在研1项);中心立项科研课题8项。

3.教研科研成果:通过省教育厅鉴定项目1项;完成校级教研项目鉴定2项,校软件建设项目结题验收3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教研论文18篇、科研论文21篇;参加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2007年度论文评奖9篇。

4各级获奖成果: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华东高校 “育人杯”数控线切割工程训练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团队1项;工程训练中心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工程训练中心教工优秀课件及讲课比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九)开展社会服务

1.技能培训:合计培训学员1101人。其中,举办数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班四期,培训学员137名,累计2736课时;开展服刑人员技能培训、数控改造、网络建设等项目,培训学员103人;举办“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县区公司经理培训班”三期,培训学员214人次。

2学生培训:共计培训学生745人。其中,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培训人数195人次,累计课时160课时,并组织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组织暑期创新课堂,累计培训人数50人次,课时为112课时;组织办理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系统分析及软件应用工程师”发证工作,累计已达500余人。

3.安全培训:承办山东省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培训班及中央驻鲁及省管企业负责人安全培训班六期,共培训各类发证学员647人,相关安全培训(安全法、消防知识)200人次。

4.安全工程网络(学历)教育:完成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论证;2008年秋季、2009年春季的招生报名(170余人)、入学考试、学籍管理、教务等相关工作。2008年首次招收安全工程网络学历教育学生98人。

(十)示范辐射作用

1.出访考察学校:出访考察20余所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工业大学、中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

2.接待来访高校:接待60余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到中心参观考察。60余所。如韩国首尔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山东工艺美院、中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电子科技大学、新疆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北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等。

3.承办各种会议: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第九届“育人杯”数控线切割工程训练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年会、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骨干教师培训班、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比赛等。

4.参加各种会议:第三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2008年国家级工程训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报告及现场交流会、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暨第五届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展交会、2008年课指组扩大工作会议暨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2008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等。

5.示范辐射作用:应邀指导多所高校进行中心建设,如宁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济南大学等。有关教学成果在全国多学校推广应用;中心发展规划被多所高校索要;中心建设经验多次在全国和省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交流;所构建的“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受到专家肯定,对新建综合性大学有重要借鉴作用。

二、党总支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建设

1.进行总支换届选举:根据《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文件》(山大党组字[2008]2号)和《中共山东大学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认真传达贯彻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实施换届选举工作。党总支研究制定了《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换届选举日程安排表》,召开了支部委员参加的总支扩大会、支部党员大会、总支委员会等系列会议,研究部署换届选举的有关事宜。最后,召开了工程训练中心全体党员大会,大会经无记名投票选举并产生了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随即,党总支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一致推举朱瑞富同志为新一届党总支委员会书记,并对各委员进行了工作分工。

2.基层支部调整改选: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和全面加强党员的组织、教育、管理,按照保持先进性和便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将原来的三个党支部进行了重新划分,设置为四个党支部。按照党章的规定和《中共山东大学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了各支部委员和支部书记,党总支对新当选的支部委员、书记进行了审查、批准。

3.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根据党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心党员结构和比例,在加强重点培养对象的考察这个环节上注重培养过程,严格把关,为党组织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在发展党员的实践中,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后,经党组织考核、党内外群众赞成、支部大会通过,发展预备党员2名,按期转正党员1名,培养积极分子3名。

4.学校2008年度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方案:按照学校党委《关于申报2008年度党组织活动立项方案的通知》要求,发动中心人员申报立项方案,经中心学术委员会评选向学校推荐申报3项。在全校申报的108项中资助80项,中心获得立项2项,其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分别是三支部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支部的《以“人才年”活动为契机,教师党员为学生创新提供支持和保证》。

(二)加强制度建设

5.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制定了《2008~2011党务工作任期目标》。任期目标的制定使中心党组织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如坚持领导班子的例会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每周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对中心建设、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过双重民主生活会等。

(三)加强作风建设

6.参加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10月16日~19日,中心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朱瑞富,中心副主任宋思利、刘新等三人参加了山东大学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本次培训活动采取了培训动员、专题报告、案例研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体现时代性,培训需求把握针对性,培训结果更具实效性。参训学员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学习培训的要求,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培训,使学习培训过程变成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变成了自己工作和成长的“加油站”。

7.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党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下半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干部队伍实际,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制定了《2008年下半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2008年下半年干部学习培训安排表》。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安排和保证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规划。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教学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8.开展党员“红色教育”活动:10月28日,工程训练中心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参观学习。参观学习过程中,大家了解了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历史足迹,被红旗渠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的伟大创举所感动,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感染。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林州人民这种伟大的精神,把红旗渠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明确责任使命,发扬奉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我校的工程实践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9.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中心积极贯彻全校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制定了中心《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心安全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中心与科室、科室与训练部签订了安全稳定责任书;进行了安全知识讲座,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举行了防火防震演练等系列活动。在2008年6月的安全教育月活动中,中心职工安全意识提高,未发生任何安全稳定事故。

(四)反腐倡廉建设

10.开展“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2008年4~9月,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中心党总支研究制定了工程训练中心《“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实施安排表》。通过开展“明确指导思想,确立目标要求;学习文件精神,书记主讲党课;提高思想认识,发挥模范作用;深入开展研究,创新党建理论;开展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稳定;开展警示教育,牢记勤政廉政;勤奋扎实工作,实践科学发展;精心谋划未来,力保科学发展”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力促“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1.积极落实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规定中心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执行中央、教育部党组和山东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执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以下简称“三重一大”)等重要问题需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制度,认真落实关于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关于财经管理有关规定。在与学校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中心党政一把手与副处级干部、副处级干部与分管科室和部门的科级干部分别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五)先锋模范作用

12.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活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学校党委、行政组织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活动。中心党总支、行政、工会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对口支援》和缴纳“特殊党费”的活动。分三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赈灾捐款活动。中心职工积极踊跃,奉献爱心,有214人次捐献赈灾款和缴纳“特殊党费”共计68970元。特别是在交纳特殊党费的活动中,54名党员交纳27000元,人均500元。党政一把手带头缴纳1500元,有17人缴纳了1000元以上的特殊党费。内退职工、共产党员赵建国、刘敬勇同志,在参加了所在社区的捐款后,主动要求参加中心的职工捐款。入党积极分子左凌燕同志,自愿向党支部交纳“特殊党费”500元,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纵观整个赈灾捐款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职员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克时艰、爱心奉献的“大爱”精神,学校新闻网分别以“工程训练中心职工向灾区募捐献爱心”,“工程训练中心再次组织捐款支持灾区”,“工训中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为题进行了三次报道。

1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围绕党建促工作,围绕工作抓党建”的理念,在贯彻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面取得实际效果。如第二党支部在组织建设的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在组织和指导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大学生竞赛中,构建起了“开放实验室+校内选修课+校内科技创新大赛+校内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的科技创新平台。2008年在各种创新活动和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37项,其中获国际奖2项(冠军1项、季军1项),国家奖13项(冠军1项、特等奖1项,季军3项,国家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奖22项(省一等奖18项,省二等奖4项);共评出校级奖77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2项。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2008年学校优秀党支部,有1人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4.积极组织学校调研课题立项:按照学校《关于开展学校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发动中心人员申报调研课题,经中心学术委员会评选向学校推荐3项。在学校确定的首批52项调研课题立项中,中心申报立项3项。分别是陈言俊的《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王建伟的《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张成云的《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新活力》。

15.创新“人才年”年活动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职工队伍的综合能力,促进中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按照“培育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依靠人才”的发展战略,经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拟在中心启动开展领导干部“一二三四五”综合素质提升活动:为了一个目的―提升综合素质;讲授两门课程―能讲一门课程,讲好一门课程;能干三个工种―学习一个工种,能干一个工种,干好一个工种;参加四个活动―讲课比赛活动,技能比武活动,教学研究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精读五本书籍:领导科学,管理科学,大学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工程实践概论。职工队伍“一二三四”综合能力提升活动:为了一个目的―提升综合能力;讲授两门课程―能讲一门课程,讲好一门课程;能干三个工种―精通一个工种,熟练一个工种,能干一个工种;精读四本书籍―工种专业书籍,工程实践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大学教学方法。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每个职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有计划和分阶段地实施上述活动内容,以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教书育人能力。

(六)“和谐中心系列创建活动

16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1)工程训练中心工会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举行了庆“三八”、“迎奥运”女教职工健身体育活动。活动项目有跳绳、踢毽子、扑克牌够级比赛等,进一步增强了体质,丰富了业余体育活动。大家纷纷表示:拥有健康,就拥有快乐,拥有健康,就拥有幸福。在奥运之年,要弘扬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彰显巾帼妇女风采。

(2)2008年4月13日,工程训练中心工会组织教职工登九如山,赏自然风光,营造“全民参与奥运、人人科学健身”的和谐氛围。在登山过程中,大家欢声笑语,互相帮扶,奋力攀登,洋溢着团结、温馨的景象,使教职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与幸福,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增加了凝聚力。

(3)2008年山东大学体育文化节暨田径运动会在南外环新区体育场隆重开幕。工程训练中心工会组队参加了体育项目的竞赛,以教工团体总分85分的成绩获得第五名。

(4)在11月13日结束的2008年山东大学体育文化节教职工拔河比赛中,工程训练中心团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夺冠军。

(5)12月13日,工程训练中心工会组织全体职工英雄山登高望远,锻炼体魄,陶冶情操。在登山过程中,大家有说有笑,你追我赶,兴趣盎然,“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格言,时刻激励中心职工,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凝聚和谐的整体力量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迎接新的工作任务。

(6)党总支高度重视离退休工作,加强对离退休工作的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中心事业发展。定期走访,对49位年过70岁的离退休老教工祝福生日送蛋糕,对10位80岁以上离退休老教工定期走访慰问,向他们介绍通报中心取得的成就,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头,把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作为中心发展建设的动力。

(7)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站、宣传栏、校报、等一切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在中心实践教学、创新、培训、管理等各个工作岗位上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弘扬“为人朴实、做事扎实、作风务实”的优良传统,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知识层次、教学经验。在中心网站共发表新闻稿件140余篇,在学校各类网站发表新闻稿件40余篇。

总之,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距国内一流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做到班子团结,群众和谐,开拓进取,科学发展,依照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抓住南新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机遇,努力为创建“理念先进、定位合理,队伍优化、设备精良,体系完善、运行高效,强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国内一流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而奋斗!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2008年12月18日

上一条:2009年工程训练中心工作总结   下一条:2007年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党政工作总结

关闭

Copyright©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6358138   传真:0531-86358138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