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与新中国同龄的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正在开启75岁的新发展篇章。从校办实习工厂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代代工训教师坚守为共和国育新人的初心,躬耕工程实践教育一线,75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为造就大批实战型、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教师节建立后40年来,当代新工训教师不辱使命,续写荣光,他们在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指导最基础最前沿的岗位上,为工业人才培养筑基,为工程实践教育夯墙,为四新学科发展铺路,为学科交叉融合架梁。
他们很普通,似苍茫大地间的萤光微火,难有瞩目与欣赏;他们很伟大,囊萤为灯,集火成炬,磨一身技艺只为奠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稳固基座,穷一生心血全为点亮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梦想。
他们用平凡铸就伟大,一片丹心育万千桃李,一腔赤诚书教泽绵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第五篇 昼夜并肩师亦友,共摘桂冠映青春
自2016年踏上教育沃土,柴锦便以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在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岗位上深耕细作,努力成为引领学子前行的明灯。她秉持“课赛相融,教研相长,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翻转课堂及KAPIV项目一体化教学的创新,不仅让课堂焕发生机活力,更彰显了因材施教、互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她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牢牢树立,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无限的创造力与求知欲。近五年柴锦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获各类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1次。
在每一个日升月落之间,柴锦总是最早迎接晨光,最晚送走星辰。开放实验室成为了她与学生共同的第二个家,无论是课余的闲暇时光,还是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那里总有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师者风范,大部分节假日于她而言,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平凡工作日的累积,加班加点早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只要学生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用温暖的双手为学生拂去前行的迷雾,照亮他们心中的梦想之路。
在2023年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面对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赛程,当学生们的热情与信心遭遇考验,柴锦以自身为榜样,用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为学生们筑起坚实的后盾。她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用亦师亦友的魅力,鼓励学生们在失败和挑战中汲取力量。
全国工创大赛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是一个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项目,对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跨学科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协作精神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事通知发布后,柴锦认真解读分析赛项命题要求,迅速在中心成立了跨学科的竞赛指导小组,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解决团队遇到的问题。在距国赛仅有1个多月时,柴锦意识到双传送带分类方案稳定性不够,便与参赛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明确了机械臂方案的可行性、技术难点和实施步骤,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但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她毅然决定迎难而上。为了确保方案转换的高效完成,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时间,她带领指导团队将赛前所有晚上、周末以及各类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们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研讨方案、精细加工部件、耐心调试系统,仅就机械臂的末端抓取装置而言就设计出了超过20个版本,展现了团队一丝不苟的精神风貌。在实验室的日日夜夜,她与学生们并肩作战,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在无数次尝试与修正中愈发坚定。终于,历经421天的辛勤耕耘,她指导的参赛队伍收获了全国金奖的荣誉,这是对她们精益求精与追求卓越的最好证明。
团队成员贾克鑫回忆到:“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工程训练赛的魅力,体验到了工程训练实践的必要性。非常感谢柴老师和其他几位指导老师的不断支持和鼓励,为我们在迷茫中指明方向,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思路引导。”
今年暑期开始,柴锦又投入到指导新一届学生备赛2025年工创大赛的任务中,她精心制定详细的备赛计划,帮助首次参赛的学生找到备赛的节奏和方法,参赛队伍冲击国家级金奖的信心也不断增强。
“课赛相融 教研相长”是柴锦一贯秉持的实践教育理念,在通过比赛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进行集中检验后,她又带领团队将胜利的果实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梳理了核心知识点,反向设计了融合知识、能力、实践、创新、品德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高阶性教学项目,并于今年春季学期纳入工程训练KAPIV课程,将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的学生。参加了该项目的尚庆轩同学说:“很荣幸能作为本项目的第一届参与学生,通过课赛结合的形式,我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通过亲自设计、制造、测试,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也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最终加工出一个精致的成品,激发了我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心成就感满满。”柴锦关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革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知识积累到能力飞跃的跨越。
“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又抬头看天、胸有丘壑”,柴锦在实践教学和双创竞赛指导的同时,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技术牵头人,她和团队共同研发了“山小匠&山小创”多模态AI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AI相关技术,激发学生应用AI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热情,学生“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逐步成长为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拔尖创新领军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柴锦的故事,是一段融合了梦想与坚持、奉献与创新的动人篇章,宛若一颗星辰,虽然只是教育璀璨星河中并不亮眼的那一颗,却终将与其他师者的星光相融,共同汇聚成一片浩瀚星海。工训中心“中生代”教师队伍代表,她在坚守与传承工匠精神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寻着乐教爱生、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以及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在实践育人和创新竞赛指导过程中,她展现出了踏实无华、质朴纯真的教师风貌,在数智化育人模式的革新探索中,又展现出作为青年教师敢于突破、勇于开拓的胆识与勇气。在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她以自身的熠熠光辉,不仅照亮了学生们成长成才之路,更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铭记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