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心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要闻 >> 正文
创新浪潮中的工训情缘:逐梦·筑梦 创新创业校友录(三)
发布时间:2025-02-10 21:08:56   作者:文字:杨梦宇、王建坤、刘甜甜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来源:    点击:[]

编者按:

创新是时代跃动的脉搏,创新者是勇敢驾驭时代浪潮的先锋。在工程训练中心这个双创摇篮里,一批批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学子在不断的挑战与磨砺中羽翼渐渐丰满,他们积极拥抱这个时代,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踏入社会,将在中心的所学所得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成长为在新时代浪潮中奋勇搏击的弄潮儿。他们中,有人勇于探索,攀登科研高峰;有人诲人不倦,在教师岗位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更有人在加冕荣誉之后,不忘初心,再次扬帆起航于创业蓝海……

工训中心特别推出“逐梦·筑梦 创新创业校友录”,和优秀校友们一起深情回望与工训中心之间不解的情缘,感受他们与工训中心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聆听那些关于梦想、坚持与突破的动人篇章。

王建坤:工程训练中心是我追逐机器人研发梦想的起点。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IEEE Senior Member、IET Member

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我与工程训练中心之间的故事要从十三年前说起,这里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记录了老师对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悉心教导,以及我和队友们共同奋斗、携手追梦的难忘时光。当我再次回首,心中满是感激与怀念,感谢工训中心,让我拥有了这样一段闪耀的青春记忆。

在高中时期我有参加信息奥赛的经历,因此我对科技创新比赛很感兴趣。2012年大一下学期,我得知工训中心有宝贵的大赛指导经验,于是带着对科创的好奇与向往,满怀憧憬地踏入了工训的大门,这一跨,便成为了我追逐机器人研究梦想的起点。

当时我非常有幸与工训创新实验室的陈言俊、刘甜甜两位老师促膝长谈,分享了我前期参加奥赛的经历,并表达了想参加科创比赛的想法,他们对我的创新潜力表示了认可和肯定,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比赛项目,在众多类型的项目中,刘甜甜老师负责的水中机器人项目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并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陈明泽学长的帮助下,踏上了水中机器人大赛的参赛之旅。

水中机器人比赛主要是通过使用C++语言来进行编程,通过一行行代码来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比赛项目,包括2V2、水中角力、愤怒的小鱼、花样游泳等项目。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迅速掌握了编程和算法的奥秘。随后,我跟随陈明泽学长踏上了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与中国机器人大赛的赛场。

陈明泽学长曾是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代表山东大学队与美国西点军校对抗并获胜的关键选手。他带领我备战时,分享给我了很多宝贵经历和参赛感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经常提及刘老师给他们讲的“每逢大事有静气,面对困难勇向前”这句话,他说这是让他们最终获胜的精神密码。后来,这句话也成为我的精神法宝,激励着我在赛场角逐中敢于对困难“亮剑”,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那是在合肥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的赛场,在一场机器人花样游泳的比赛前,编写的程序与机器人展现的动作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偏差。我们一遍遍地调试,却始终无法解决这个偏差,而比赛的哨声即将吹响,那一刻,空气似乎凝固,紧张与迷茫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让人几乎窒息,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失利的画面,队友们失望的叹息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击着我的心……在这关键时刻,刘老师又一次鼓励我:“静下心来,想想问题出在哪里。”我一面默念着“每逢大事有静气,面对困难勇向前”,一面尝试着让思绪回归平静,终于找到了程序中那个微小的错误,这时距离比赛开始仅剩不到五分钟时间,我和队友们争分夺秒,迅速修改并编译成功。在激动又紧张的心情中,我们带着刚刚修复的机器人继续比赛,机器人按照程序精准流畅的展示了每一个动作,最终我们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赛后,那份重负终得释放,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每每回想起那一刻,我心中依然波澜起伏,这段经历也教会了我沉着冷静、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经过这次比赛的磨炼,增加了我在机器人领域持续探索的信心,在后期的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斩获了一等奖的成绩。

时光荏苒,我步入大四时将队长的接力棒传递给了学弟,看到他们年轻而坚定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工训中心这片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摇篮里,接力传递着对科技与创新的热爱,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其中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与荣耀。而在工训中心的三年时光中,所发生的每一幕场景都如同珍贵的宝石,镶嵌在我青春记忆的宝盒中。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在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百余位队员齐聚工训中心,共同为科创梦想奋战。为了方便大家备赛,陈老师、刘老师经多方协调,为参赛学生购置了一批床垫,在工训417房间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临时休息室,让大家累的时候可以休息,来自其他校区的同学也少了奔波。训练期间老师们陪着我们通宵达旦,吃住都在一起,这方天地间,从晨光初破到夜幕低垂,无处不洋溢着青春热烈的气息。几十个人聚集在休息室热烈探讨是最常见的情景,他们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着机器人竞技的精密构造,有的在电子设计的代码前凝神思考着,还有的致力于探索节能减排的优化方案……我从很多人脸上都看到了兴奋、紧张和期待交织在一起的神情,尽管每天备赛十几个小时,大家难免有些疲惫,但什么也阻挡不住我们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这些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怀念。来自五湖四海、不同专业的我们,因为共同的梦想而紧密相连,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让我们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宽。身边这群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的队友,他们以行动诠释了青春的真谛,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与温暖,那份纯粹的团队精神,不仅铸就了当年赛场上的辉煌,更在我心中种下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种子,滋养着我至今。而指导老师们的身影,更是那道最亮的光,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用无尽的耐心和智慧,照亮了我们探索创新的道路。他们不仅是我们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引路人,更是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他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乐教爱生的精神,即便跨越了十几个春秋,依旧在我心中熠熠生辉,让我在学术与人生的道路上受益无穷。

目前,我任职于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作为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已肩负起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会不遗余力地将工训教师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乐教爱生的精神薪火相传。学术研究方面,我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人机交互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对实时运动优化、人机共融、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等领域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收获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有幸入选了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IEEE Senior Member与IET Member、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荣获了2024 IET Sir Henry Royce Medal Finalist、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称号,以及2024年第十届恰佩克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

忆初心,是工训中心点燃了我对机器人技术纯粹而炽热的激情,激励着我在机器人研究的浩瀚星海中不断航行,突破未知。望未来,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将充分发挥在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优势,紧跟智能化、智慧化科技的步伐,勇攀科学高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绵薄力量。

上一条:工程训练中心召开2025年领导班子寒假工作务虚会   下一条:呼吸健康产品设计KAPIV产教协同育人项目寒假有序推进

关闭

Copyright©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6358138   传真:0531-86358138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