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山东大学发布《关于表彰2024年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实验室建设、管理与服务中表现卓越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工程训练中心凭借出色的实验室工作成果,荣获2024年度山东大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综合类)称号。同时,曹利华、李东辕、姜悦彬、赵春晖获评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综合类),赵云龙获评实验室先进个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专项)。

本次评选历经单位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等多轮严格筛选,中心凭借在实验教学、双创教育、平台建设、管理服务等诸多关键领域所展现出的创新实践显著成果,获得上述荣誉。
实验教学方面: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了“工程训练+”多位一体实践教育体系,使工程训练与科教、产教、创新创业互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工程认知、工程技能、工程综合、创新创业”四个层次上,构建了由4个平台、17个模块、60个项目群、190个训练项目和70门次训练课程组成的多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覆盖全校文、理、工、医、艺等多数学科。
双创教育方面: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了多元化的双创课程体系,涵盖创新创业基础、计划与实践、创新思维等多门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现有完善的管理服务机制,规范的项目流程,以及成熟的孵化机制,为双创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平台建设方面:精心打造了涵盖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常规金属切削加工、材料成形加工等基础工程训练平台,配备先进设备,满足学生传统工程实践需求。同时,紧跟科技前沿,建设了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木艺工作室等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前沿技术实践空间,激发创新思维。此外,积极推进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实验体系落地,引入相关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工程训练到前沿技术创新实践的全方位实践环境,有力支撑了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实验室安全运行: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中心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涵盖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保障实验室日常运作安全高效。同时,注重开放共享机制建设,通过预约系统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设备利用率,满足师生多样化实验需求。在队伍建设上,定期组织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服务团队。此外,中心还积极收集师生反馈,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未来工程训练中心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验教学新范式;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实验体系落地,为学生提供前沿技术实践平台;持续优化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师生打造更优质、高效的教学科研支撑环境,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