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19日,在教育高等研究院的统筹组织和指导下,面向“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在工程训练中心顺利开展。该课程以深度跨学科融合为特色,通过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为优秀师资的培养注入强进动力。本次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赵健教授、郑太年教授和山东大学姜兆亮教授教学研发团队共同组织开展。
“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选拔优秀理工科人才并强化教师教育素养,旨在为中小学输送具有深厚教育情怀和卓越专业素养的高层次教师,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筑牢根基。聚焦于“学科与工程融合教学设计专题”,依托姜兆亮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彩色3D打印技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激发“国优生”在STEM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动力。课程结合3D打印技术理论讲解、案例分享、义务教育课标学习等环节,为学生实践环节提供“脚手架”,借助工训中心提供的平台和技术支持,开展多主题、跨学科的STEM教学创新探索。
经过两天的课程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维建模与设计和3D打印技能,并将其融入在STEM课程方案的设计中。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作为“创客”和“职前教师”的双重身份,展示了彩色3D打印作品及基于3D打印的STEM课程设计方案。3D打印作品兼具创意和实用性,同时,STEM课程设计方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真实情境,深度融合了数学、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等多学科,指向问题解决、创新能力提升等核心素养。山大附中耿雪、教育高等研究院刘威童、工训中心姜兆亮分别从STEM教育实践、科学工程深度融合、未来基础教育变革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创新性地将彩色3D打印技术应用于“学科与工程融合教学设计专题”,通过前沿科技与工程训练的紧密结合,提升“国优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开拓其教育创新实践的视野与思路。未来,山东大学将持续创新“国优计划”课程教学实践,服务于“国优生”高质量培养工作。